主要有两种情况:
如果字符串常量池中不存在字符串对象“abc”的引用,那么它会在堆上创建两个字符串对象,其中一个字符串对象的引用会被保存在字符串常量池中。
示例代码(JDK 1.8):
String str = new String("abc")
对应的字节码[参考来自面试鸭]:
ldc
命令用于判断字符串常量池中是否保存了对应的字符串对象的引用,如果保存了的话直接返回,如果没有保存的话,会在堆中创建对应的字符串对象并将该字符串对象的引用保存到字符串常量池中。
如果字符串常量池中已存在字符串对象“yupi”的引用,则只会在堆中创建 1 个字符串对象“yupi”。
示例代码(JDK 1.8):
// 字符串常量池中已存在字符串对象“yupi”的引用
String s1 = "yupi";
// 下面这段代码只会在堆中创建 1 个字符串对象“yupi”
String s2 = new String("yupi");
对应的字节码:
这里的过程与上面差不多,我们可以看一下,7 这个位置的 ldc
命令不会在堆中创建新的字符串对象 “yupi”,这是因为 0 这个位置已经执行了一次 ldc
命令,已经在堆中创建过一次字符串对象 “yupi” 了。 7 这个位置执行 ldc 命令会直接返回字符串常量池中字符串对象“yupi”对应的引用。
字符串常量池则存储的是字符串对象的一个引用。都是位于 堆 内存中。
Java中字符串对象创建有两种形式:
这两种方式我们在代码编写时都经常使用,尤其是字面量的方式。
然而这两种实现其实存在着一些性能和内存占用的差别。这一切都是源于JVM为了减少字符串对象的重复创建,其维护了一个特殊的内存,这段内存被成为字符串常量池或者字符串字面量池。
工作原理
当代码中出现字面量形式创建字符串对象时,JVM首先会对这个字面量进行检查,如果字符串常量池中存在相同内容的字符串对象的引用,则将这个引用返回,否则新的字符串对象被创建,然后将这个引用放入字符串常量池,并返回该引用。
举例说明
String str1="abc";
JVM检测这个字符串对象“abc”,这里我们认为没有内容为abc的对象存在。JVM通过字符串常量池查找不到内容为abc的字符串对象存在,那么会创建这个字符串对象,然后将刚创建的对象的引用放入到字符串常量池中,并且将引用返回给变量str1。
接下来再创建一个字符串变量:String str2="droid";
同样JVM还是要检测这个字面量,JVM通过查找字符串常量池,发现内容为”abc”字符串对象存在,于是将已经存在的字符串对象的引用返回给变量str2。注意这里就不会重新创建新的字符串对象。
此处验证是否为str1和str2是否指向同一对象,我们可以通过这段代码:
System.out.println(str1==str2);
输出:True
.
注意,不是比较两个对象,比较两个对象是否相等用equals比较。
使用new创建。接着创建 String str3=new String("droid");
当我们使用了new来构造字符串对象的时候,不管字符串常量池中有没有相同内容的对象的引用,新的字符串对象都会创建。
因此我们使用下面代码测试一下:
System.out.println(str1==str3);
结果返回:False
表明这两个变量指向的为不同的对象。
对于上面使用new创建的字符串对象,如果想将这个对象的引用加入到字符串常量池,可以使用intern方法。
调用intern后,首先检查字符串常量池中是否有该对象的引用,如果存在,则将这个引用返回给变量,否则将引用加入并返回给变量。
字符串常量池实现的前提条件就是利用了 Java中String对象是不可变的,这样可以安全保证多个变量共享同一个对象。
想想如果字符串常量池中存的对象引用地址所指向的对象是可变的,比如假设Java中的String对象可变的话,当有多个引用指向同一个对象,其中一个引用操作改变了该对象的值,那么其他的变量也会受到影响,显然这样是不合理的。